目录
理论前沿
艺术类大学生专业与德育功能兼容的创新研究卓静;1-4
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吴婕;5-7
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内涵及其建构宋文元;8-10
网络异化的日常呈现:基于马克思异化理论的反思王子龙;11-13
新经济时代网红文化对青年的影响研究于影;尚思宇;14-16
思政研究
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以山东农业工程学院机械电子工程专业为例陈肖妹;宋卫海;李曰阳;17-20
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课一体化建设的现实逻辑和实践指向陈珍;刘园园;21-24
思政工作对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的作用及实践探索——以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就业指导》课程改革为例王晨蔚;25-28
绿色勘查引领下《煤炭地质勘查技术》课程思政建设研究与实践童海飞;马长玲;29-3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综合英语》课程思政教学的探索与实践李敏;33-36
高校设计概论课程思政元素挖掘与运用蒲艳;杨晓旗;黄金梅;37-40
百年精神谱系与大学思政教学的融合策略张传敏;41-44
人文素养与文史艺术
论新经济时代青年的使命担当臧宏玲;刘馨语;45-47
临夏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发展研究姬良淑;48-50
关于语言在汉语言文学中的应用意境探讨李远东;51-53
文化自信视野下的少数民族文化认同生成探究胡南;54-56
大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文化认同感的调查分析与启示卢美虹;57-59
高职院校舞龙舞狮运动的推广与传承左浩;60-62
人才教育理论
基于混合式教学的需求对比分析中外教学工具的适用性——以雨课堂和Kahoot为例石涛瑞;邹鹏;63-68
浅谈新艺术音乐思想对民族声乐教学创新的启示冯剑琴;69-72
基于雨课堂的《管理学》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杨帆;73-76
9+3中职学生劳动教育的现状调查与思考田菲菲;牟学芬;77-80
在基础俄语语法教学改革中融入“问题”意识的实践途径张力心;王思源;毛海云;冯坤;81-84
基于“互联网+”的国际汉语教学实践研究詹雪靖;85-88
关于加强新时代大学生党员教育的思考薛丽丽;张亚军;89-92
我国高校教学课堂“动态评价”的探索——以普通教育学课程为例李睿怡;庞红萍;93-96
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
基于“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信息类研究生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谢晓兰;卢杰;97-100
关于班主任专业发展培训的几点思考——以2020年来宾市新时代班级管理能力提升项目为例唐珺;101-104
基于核心胜任力的NJ医院临床科主任考核体系的构建研究刘韦利;张露;周夏会;105-108
以劳动教育为载体创新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陈光浩;109-112
探讨激励理论及其在高校科研管理中的应用魏益凡;孙康泰;113-115
浅谈大学生社团管理的难点及解决办法于超奇;马东阳;116-118
新时期视角下民办高职院校学风建设路径思考朱星宇;119-121
新形势下图书出版对图书编辑的新要求探讨肜冰;122-124
浅谈高职院校心理健康工作现状及完善对策梁芷萍;薛婷;马利娟;125-127
社科综述
高校图书馆代际阅读推广服务模式探索:“三元主体—二维互动”卢青;128-130
现代室内陈设设计审美风格探析郑玲玲;131-133
大学生网络安全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刘彩文;134-136
扶贫搬迁老人社区生活适应的社会工作介入研究柏琳洁;137-139
加强英语环境建设,提升淮安对外开放城市形象的策略研究王晓;140-142
居家养老模式下老年人健康服务系统设计探究杨赛男;黄梓童;曾锐;143-145
“互联网+”时代高校图书馆的发展策略周杰;146-148
乡村振兴视域下乡村文旅融合发展路径研究曾娇环;149-151
人才培养理论与实践
基于文化传承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路径与实践——以岭南传统文化为例乔艳丽;152-156
支撑能源互联网企业发展的青年人才“靶向”培养体系构建与实践孙璐;邓沙;相增辉;李霁轩;157-160
浅析社会实践与大学生素质提升的关系程瑜;戴振祥;邵环宇;王豹;161-164
来华留学本科生教育及培养模式的问题与改革实践——以南京邮电大学为例林雨婷;汤美玲;林子轩;165-168
自由贸易港建设背景下的海南高等职业院校非高校系列职称人才引进对策研究刘立兵;杨丽娜;169-172
三全育人视域下大学新生心理异常情况处理案例分析颜志敏;173-176
对接产业链背景下高职院校专业群复合型人才培养体系研究——以建筑工程专业群为例郭生南;曾彩艳;177-180
不同场景下的高校辅导员谈心谈话应用研究徐艳;181-184
师范专业认证背景下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提升路径研究张斌业;185-188
数字经济时代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模式探析李健欣;189-192